工業4.0時代下制造業哪些崗位將會淘汰?
2016-06-20新聞資訊
工業4.0時代到來,除了引進一系列領先的生產技術,還將改變工業勞動力結構。大浪淘沙,制造業什么崗位會留下來,什么崗位將被淘汰掉?
在工業4.0時代,機械工程、軟件和數據分析、機電行業專家等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那些技術含量低、重復性高的人工勞作,有可能在短期內就會被機器自動化的技術替代。
從波士頓咨詢公司對德國就業崗位變化的預測(下圖)中可以發現,在制造業的多個行業中,就業增加的主要是:研發和人機界面設計、物流、銷售和服務、IT和銷售整合、機器人和自動化、研發設計和裝配。但相對的,在這些不同的行業中,行政和管理、維修、質檢、生產等工種則很可能出現就業崗位減少。
中國制造必須抓住這根稻草
今年4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的《亞太區域人類發展報告》,提到了中國的人口紅利問題。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就已經達到了峰值,此后就將持續減少。
長期以來,中國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支撐著中國制造的競爭力。但在工業4.0時代,繼續走這樣的老路顯然已經越來越艱難。這背后除了機器自動化技術帶來的沖擊,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在走下坡路。
總結:在這之前,亞太地區只有日本、韓國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其中日本早在1995年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就出現了衰退。在此前后,日本經歷了20多年的嚴重通縮,至今人口老齡化嚴重。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中國很可能正經歷著日本的過去。在筆者看來,中國政府顯然已經意識到了中國制造面臨的可能困境,不管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工業4.0”,可能都是中國制造Zui后的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