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工業4.0實現了數字化、柔性化生產過程
“工業4.0”將技Zui先進的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與制造業進行系統集成。這一高招使得了在低成本和高品質的前提下通過定制的產品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成為了可能。
“工業4.0”工廠具有以下特征:智能機器自動的協調生產工藝的流程;智能服務機器人與工人協作組裝的產品;智能(無線)運輸工具自動的完成物流。“工業4.0”定義了產品的整個的生命周期:從概念設計到開發的應用、制造、使用和維護,Zui后是回收。
如果零件的本身能夠與生產的設備進行交互,或者是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時能夠自我完成了修理,當人、機器和工業生產的過程能夠實現智能的聯網,那么就實現了“工業4.0”,幫助企業界利用數字的經濟革命這一潛在的優勢,以促進經濟的繁榮并提高所有人的生活的質量。
“工業4.0”將徹底的改變產業的價值鏈:全新的商業模式將會涌現。工作模式將由于“工業4.0”和經濟的數字化而產生顯著的變革。“工業4.0”可以為員工開辟全新的創新的空間,并且要求訓練有素的員工擁有著恰當的技能。
“智能工廠”將集成不同的工廠的之間的生產和物流的過程,以優化原材料的物流的程序,在早期就發現了潛在的問題,并能夠靈活地應對日新月異的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狀況。工業生產的物理的部件,以機床為例,正是通過智能化和數字的網絡化被改造成信息的物理系統(CPS),他們將成為未來的智能工廠的基本要素。成本和排放的標準將會與同等系列的產品等同。
在此背景下,解決一些早先的階段存在的問題成為了可能:勞工組織的問題、作業設計的問題、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的問題、數據保護的問題和技能發展的問題。
那些些目前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的強勢行業,面對涉及裝備工廠相關的事務時,必須正視“工業4.0”的數字化挑戰,同時,避免以公平和公開競爭而產生的技術的依賴和商業的依賴。基于共識的標準及公平、透明、公開的程序,對于未來的發展至關的重要,至少可以防止在特定的利益相關方的情形下出現市場的力量的過分集中。
技術和制造業的緊密結合需要數據與信息的網絡化,并具有一定的交互的能力,這就意味著統一的標準是“統一的標準開發和定義,不僅對于工業特定部門的未來至關重要,例如,機械工程和自動化的技術;而且對于“工業4.0”的塑造甚至整個的經濟都至關重要。 工業4.0”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