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加州理工大牛Nathan S. Lewis 2016年Zui新發表在Science的關于太陽能利用的綜述!由于比較忙,很久沒在小木蟲里發言了,Zui近看了Nathan S. Lewis的一些文章,確實在太陽能運用領域的大牛!分享一篇他Zui近發表在science的一篇綜述。
發光機制就是電子躍遷,不同的稀土離子,具有不同的能級,這些能級像原子之間的能級一樣,會以一定的幾率向低能級躍遷,從而給出發光。
TEM圖怎么都是黑乎乎的?文獻 Rose M, Balogh A G, Hahn H. 1997. Instability of irradiation induced defects in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里的,是版本問題嗎?
在用沉淀法做納米顆粒,MnCl2和Na2CO3簡單反應,Mncl2和na2co3分別溶解在水:乙二醇=1:5的溶液中,里面加了聚乙二醇6000作為修飾劑.然后兩個溶液混合,攪拌3小時。反應完后用水和乙醇來回各洗兩次。結果看到就是這樣的。。。感覺總是黏糊糊的~低倍數下看是顆粒,一放大了,就看著連成一片了。
請問做種子斜面的試管一般多少規格的啊?領藥品時要報的,另外有28ml的試管嗎?在文獻上看到“in 28-ml tubes”??感覺指的不像是試管啊
粉煤灰與NaOH溶液反應并制取氧化物凝膠后濾液中氧化物的含量為V1,粉煤灰與氧化物含量為V2,參照GB/T176-1996測粉煤灰中氧化物的提取率,則氧化物提取率為W%, W%=(V2-V1)/V2*100%
金屬管在彎曲的同時,為什么使用 濃硫酸滴在彎曲部進行酸化?如題,遇到一篇專利文獻:里面技術手段是將 金屬管在彎曲的同時,使用 濃硫酸滴在彎曲部進行酸化,為什么?
因為做相關測試,需要將燒結好的氧化鋯陶瓷塊體研成粉末。現在試了用錘子砸,無法砸到顆粒較小的程度,而且周圍保護的東西也很容易被砸碎;研缽用了普通的,還不容氧化鋯硬。。。
用擠出工藝生產的膠管,請問半成品和成品內徑的關系,還有管芯與成品內徑的關系?比如,要求膠管內徑30±0.5,那管芯應該做多大的,半成品出多大的合適?怎么確定之間的關系?
我在做純化水的微生物限度時,在培養細菌的營養瓊脂上長出了紅色菌落(紅色和玫瑰紅鈉瓊脂的紅色一樣),是霉菌嗎?或是其他的什么菌,以前長的細菌都是淡黃色的。這些紅色菌落是在培養了3-4天的時候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