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射電子顯微鏡的介紹

    2016-03-29技術資料

    眼睛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第一架“光學儀器”。 但它的能力卻是有限的。 在正常明視距離約(25cm)內能夠被察覺的物體其尺寸不得小于0.075mm。 如果兩個細小物體之間的距離小于0.1mm 時,眼睛就無法把它們分開, 因此通常把 0.1mm作為眼睛的Zui佳分辨本領。

    顯微鏡一般多少錢?顯微鏡哪個品牌好

    投射電子顯微鏡成像原理

    隨著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深A, 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新的手段,以彌補人眼視力 的不足進一步探測微觀世界的奧秘。十七世紀初,光學顯微鏡的出現,使得可以把細小物體放大千倍以上分辨本領比人眼提高五百倍以上。 過去許多沒有被人們察覺的物質結構的細節在光學顯微鎮的幫助下, 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在人類認識能力發展史上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但是客觀物質世界所包括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多采, 而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任務又是無窮無盡的。 這就促使人們進—步向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例如揭示構成物質的單元---- 原子及其更深一層的結構是人們多年來的宿愿。 而要達到一目的就遠非光學顯微鏡所能勝任。 1932-1933年間’,在德國實驗物理學家魯什卡等人的努力下終于制成了以電子射線為照明源的電子顯微鏡。 在不到五十年時間里,電子顯微鏡的性能已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水平。放大率接近百萬倍分辨本領也終近理論值’達到了原子尺度水平。 Yada 和 Hibi1969年獲得PD的 (001) 晶格象其面間距為 0.97A[1]。今天電子顯微鏡已成為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強有力手段之一
    結構的強有力手段之—。

    桃花视频